作为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们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随着最后一场直播的结束,“稻草人与向日葵”实践团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遗憾的是我对这里还有许多不舍,不舍淳朴乡情与,文化与情怀等,幸运的是这些天对明月村的了解与宣传还是让我收获颇丰的。怀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憧憬,我们团队踏上了探索明月村的新征程,对地理环境的不熟悉和不适应,第一次让我起了退缩的念头,但看着团队的其他伙伴并未对此抱怨一分,取而代之的是和团队一起的快乐与自在,于是我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努力地去融入到任务的环境中,并获得了许多新的事物与理解。
新团队
在这样一个新的团队中,大家很快地就接受了彼此,并且能够团结合作,团队意识也早已萌芽于每个人心中。若一人遇困难无法前进,必定几人协助渡过难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很幸运地,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位漂亮的研究生小姐姐,我想她也是我们团队的一员,在与她的交流接触中,我们的成果得到了一定的改良,同时也从她那里获得了部分生活道理。在这个团队中,我收获到的远不止那些经验和人生道理,回忆里,正副队长这对欢喜冤家也给平淡的实践之旅增加了许多乐趣,熬夜工作到凌晨的场景记忆犹新,不断地写稿改稿也成了那段时光里的常事,痛苦但也美好,我很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很有氛围的团队中。 图为团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舣可 摄
新成长
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内心忐忑而又激动,保留着对一切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学的学习态度,我也有了新的成长。在一次次的活动调研中,我对明月村有了新的深刻的了解,了解了他的文化,他的经济发展与人文情怀;在一次次的任务完成中,我对新闻稿等有了新的认识,从一个一听到新闻稿就退缩的孩子到勇于尝试,不断挑战自己的人;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我也有了新的成长。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舣可 摄
新思考
明月村的特色项目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论是“活着的邛窑”明月窑还是草木染,都能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和发展,但实际上,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陶器和彩布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制作成本也变得更加低廉,这就一定程度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到这种低效工作中,进而导致这种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图为为明玥里陶坊和刘氏陶坊直播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舣可 摄
新发展
发展与机遇并存,明月村的建设发展之路离不开“奇村长”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他们发现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在了解到家乡发展迫切要求后,部分人选择回乡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们那里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他们也学着创新发展,将现代工艺融入到传统文化中,两种文化的碰撞结合使得陶器等文化成果变得更加多彩多样,同时部分名人入驻明月村,使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也一定程度上带领了明月村的发展,通过文化创新发展和部分名人的名气吸引游客,再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发展,当地特色雷竹笋和满山茶叶也因此而得到了发展。
此次三下乡之旅,我们是作为传播明月村文化的一颗小蒲公英,将文化的果实播撒出去,我们深知自己的能力微乎其微,但我们也在力所能及地去让有限多的人了解到其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无限多的学习文化的乐趣。 (通讯员胡艳)
图为午饭过后团队成员在一起收集整理素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舣可 摄
一审编辑:李铮